關鍵詞 | 馬鐙規格,鐵馬凳,焦作馬鐙,馬鐙款式,馬鐙量大從優 | 面向地區 | 全國 |
馬凳的概念馬凳筋作為板的措施鋼筋是的,從技術和經濟角度來說有時也是舉足輕重的,它既是設計的范疇也是施工范疇更是預算的范疇。一些缺乏實際經驗和感性熟悉的人往往對其忽略和漏算。
馬凳,它的外形象凳子故俗稱馬凳,也稱撐筋。用于上下兩層板鋼筋中間,起固定上層板鋼筋的作用。當基礎厚度較大時(大于800mm)不宜用馬凳,而是用支架更穩定和牢固。
馬鐙縱向和橫向的間距一般為1米。不過具體題目還得具體對待,假如是雙層雙向的板筋為ф8,鋼筋剛度較低,需要縮小馬凳之間的間隔,如間距為@800*800,假如是雙層雙向的板筋為ф6馬凳間距則為@500*500。
馬凳設置的原則是固定牢上層鋼筋網,能承受各種施工活動荷載,確保上層鋼筋的保護層在規范規定的范圍內。板厚很小時可不配置馬凳,如小于100MM的板馬凳的高度小于50mm,無法加工,可以用短鋼筋頭或其它材料代替。
有的板鋼筋規格較大,如采用直徑ф14,那么馬凳間距可適當放大,馬凳的設置要符合夠用適度的原則,既能滿足要求又要節約資源。
上海地區馬凳鋼筋按實計算回進鋼筋總量中參與鋼筋調整,一些施工單位把馬凳套成預埋鐵件是錯誤的。馬凳排列可按矩形陳列也可梅花放置,一般是矩形陳列。馬凳方向要一致。
有一些不正規施工單位為了省鋼筋不是用馬凳固定板鋼筋而量用其它硬物如石子、墊塊、木塊、塑料等充當馬凳功能,這是沒有性的野蠻施工。鋼筋圖形軟件中一般都有馬凳筋的輸進,非常方便快速地統計出馬凳的重量。
為什么要設置溫度筋?依據GB50010-2002中10.1.9,在溫度收縮應力較大的現澆板區域內,鋼筋間距宜取為150~200MM,并應在板的未配筋表面布置溫度收縮鋼筋,板的上、下表面沿縱、橫兩個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1%。